音乐学系

Musicology

音乐学系

音乐学系2025秋季艺术实践周博士研究生学术演讲成功举行

信息来源:beat365官方网站音乐学系 发布日期:2025-11-19 15:44:00 更新日期:2025-11-21 17:52:24

为展示音乐学系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激发科研热情,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兼具学术功底与学术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0月16日上午,音乐学系2025秋季艺术实践周博士研究生学术演讲在教学楼701成功举行。

本次学术演讲,要求各位演讲者遵守时间限制,在15至20分钟之内,将个人成果浓缩精简,脱稿完成演讲,并且在演讲之后,回答在场老师与同学的提问。可以说,本次学术活动,无疑是对演讲者学术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的综合性考验。音乐学系党总支书记吴晓萍、李晓冬教授参与了本次博士研究生学术演讲。

583A5

第一位演讲者2024级音乐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冯钰文以《“浪漫的”与浪漫主义——E.T.A.霍夫曼音乐批评思想研究》为题,通过清晰的逻辑与明快的语调,细致梳理E.T.A.霍夫曼音乐批评其中两个表面相似,实则各有所指的核心概念——“浪漫的”与浪漫主义,奠定本次学术演讲专业性与感染力兼具之基调。

36629

第二位演讲者2024级音乐心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王舒凡以《抑郁症成因的心理学分析》为题,探讨抑郁症的内在成因,为后续音乐治疗铺设系统的理论框架。她的演讲娓娓道来,既没有急促的节奏,也回避生涩的术语,与台下观众自然的眼神交流,成功拉近了学术研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4644D

第三位演讲者2023级中国传统音乐方向博士研究生王澍以《潮阳笛套古乐联套规则研究》为题,分享潮阳笛套古乐在曲体结构、节拍节奏、宫调系统,以及旋律发展等方面的特征,以此缓缓铺开一幅关于潮阳笛套古乐的历史画卷,勾起众人对它强烈的探索与向往。

4F139

第四位演讲者2025级中国传统音乐方向博士研究生代安琪以《山西八大套谱本及其音乐研究》为题,运用比较思维切入山西八大套音乐的传承发展与乐谱流变。她与上一位演讲者互为呼应,二者一南一北,共同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而她简洁明了的表述也给在场观众留下深刻的影响。

3E660

第五位演讲者2025级音乐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黎泳婧以《平等、对话和协作——尼古拉斯·库克的音乐表演理论评述》为题,结合简约却不简单的PPT,生动传播尼古拉斯·库克的音乐表演理论,指出其中实践与理论紧密关联的特质,将台下观众的目光从中国引向西方,令人倍感兴奋。

42D40

第六位演讲者2023级音乐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黄水源以《文化母题与音乐剧分析实践》为题,采用跨学科视角,将民俗学研究中的“母题”概念引入对音乐剧的分析研究。他的分享自信利落、框架明确,并且兼顾舞台表现力,是一次精彩的分享。

3DDFC

第七位演讲者2025级中国音乐美学史方向博士研究生钟向阳以《先秦儒道音乐思想之“气”探赜》为题,基于通过扎实的文献研究,展示先秦儒道各自对于“气”的理解,以及其在音乐中的展现。他的表现沉稳从容、收放有度,令在场观众深感古代音乐思想的深邃与魅力。

414AD

第八位演讲者2025级中国音乐美学史方向博士研究生郭瑜莹以《感知与漫游——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音乐审美经验研究》为题,作为本次活动最后一位演讲者,她扛住了压力,姿态优雅、观点清晰,讲述梅尧臣、欧阳修、苏轼各自对于音乐的审美体验及思考,为本次学术演讲画上圆满的句号。

音乐学系党总支书记吴晓萍、李晓冬教授肯定了这次活动对于同学们科研素养的提升与语言表达的凝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就每位演讲者给出独到的点评,为他们未来更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中肯的建议。

本次学术演讲活动可以说是一场“思维马拉松”,八位演讲者主题各异、风格鲜明,从中国到西方,从传统到现代,彰显音乐学研究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聚集在一起,他们立足于坚实的学术基础,怀抱着对学术的热爱,展现出锐意探索的精神风貌。音乐学系博士研究生学术演讲,不仅锻炼博士研究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也为师生之间的对话搭建宝贵的平台。未来,期待更多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目耀四方。

120AB

演讲者说

冯钰文:又一次站上701的舞台,面对那些或熟悉,或新颖的面孔,内心不禁泛起阵阵波澜。台上每次流畅的表述,背后都需要大量的付出。期待下一年,还能够站上这个舞台,勇敢地表达自己。

王舒凡:这是一次宝贵的交流。不同课题的碰撞,让我们对各自的研究有了更立体地了解。期待未来能继续这样深入地探讨,共同推进对音乐学这一学科的全面认知。

王澍:谢谢学校和音乐学系提供的学习平台,让我通过学术演讲的形式,与老师同学交流,发现自己在学术写作中的不成熟的地方。我会修正观点,直视不足,打磨内容,再接再厉。

代安琪:实践周学术汇报是一次宝贵的历练,通过本次汇报让我认识到学术远不止于文字陈述,更在于将心中的想法转化为直观表达,如何能将深奥的理论卸下复杂的外衣,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本次汇报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也让我理解到,将知识付诸实践也是学习的另一层意义。

黎泳婧:博士研究生学术演讲既是一次试炼,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感谢系里和学校提供这样宝贵的平台,不仅让我们可以在更大的舞台和大家交流,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意见,期待下次再见。

黄水源:感谢系里提供这次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可以理清自己的研究思路,并促进自己思考研究中遇到的难题。希望以后可以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发挥更加自然,成熟。

钟向阳:感谢系里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平台。半天的思想盛宴,不仅学到了新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从更多角度思考问题。那些启发和灵感,会一直陪伴着我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探索。

郭瑜莹: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学术讲演。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更让我有机会与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收获满满。


文:冯钰文

签发:何宽钊